手工麻食好筋道
发布时间:2018-05-23 来源: 作者:段广亭 责任编辑:张媛媛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
  甘肃庆阳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,而镇原的食文化更是多姿多彩,并且都有着独特的食艺食味,还有着寓意深远的耐人寻味的优美故事。
  今天上午朋友给我发来她做的麻食图片,邀我去吃她做的麻食,因为是下雨天出行不方便,不能遂愿,有负这位精于钻研食艺的热心朋友。麻食图片引起我心里几乎忘却的一则百十年的传说故事……
  一百多年前,镇原北部山区有一户姓牛的人家,年迈的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,唯一的儿子却被抓去充军,刚结婚才半年的儿媳妇只好承担起伺候二老的责任重担,每天她还要深沟担水,耕作田园,做家里一切家务,小女人既男又女扮演双重角色,苦累辛酸一人承荷。
  两位老人都牙齿掉光了吃不了任何硬食物,小媳妇除了熬粥和做搅团给公公婆婆吃之外,做的其它食物两个老人根本无法吃。
  为使二老饮食能多样化,她苦思冥想后又给老人添加鸡蛋煎饼,虽说热吃柔软可口,但老人活动量少,多吃鸡蛋煎饼也不易消化。
  小媳妇只好想其它办法,终于给公公婆婆做出一种小面筋形似蜗牛状的面食,水煮后舀上炒好的汤,吃起来很可口也不用怎么去嚼,也易消化,每天给老人做一顿吃喝,老人也感到对胃口,心里乐呵。
  就这样,小媳妇给二老揽团,稀粥,鸡蛋煎饼和小面筋交替去经常做着吃,使老人身体也健壮。后来,有很多村里邻居和亲戚问牛老汉少牙无齿怎么还吃的身体健壮,牛老汉乐呵呵说了一番,最后很得意地说:儿媳妇给我老两口做的麻食很好吃,汤可以变换多样口味,吃上胃舒服,也用不着太嚼咬,吃着方便。
  牛老汉就随口一句麻食,使儿媳妇这一创新食艺有其名还长久流传了下去。不过,孝敬故事传开了,想做麻食的人很多,却都不会做,有几个猴精的婶婶便花言巧语让牛家媳妇讲说了麻食的制作食艺,使麻食的制作和食用在镇原流传了下来。
  麻食制作技艺很讲究,首先选好精筋面粉,根据人数多少选量合面,合面时在加入适量的冷水时必须在水里加入少量食用盐溶化,再用盐水拌合面粉,搅拌成硬柔三分之一状的面块,用手在合面盆里继续揉面块至筋道光滑,用小盆扣住让面块继续自行回渗约二十分钟。
  这时,把面块从盆里拿出放在案板上继续使劲揉搓,一直揉搓的面块表面光滑不粘手不粘案板,再用刀把面块切成一块继续揉搓成小拇指状的细圆面筋棒,用刀把面筋棒切成大拇指盖大小的小块(也可直接揪块),这时,把这些小面节节棒用大拇指腹顺时针压旋一两圈,形成蜗牛状或杏胡皮碗状的小而薄面皮筋,麻食就做成了。
  有的女人手艺精细,还能把麻食做成螺旋状或条形状。做好之后,烧开锅里水倒下去煮熟,捞出来沥干水,舀上另做好的荤汤或素汤,也可加炒好的菜料干拌着去吃,筋道光滑,味香爽口,少嚼快咽,象似吃凉粉鱼一样流畅,食味其乐无穷,十分惬意!
  麻食,我没有吃过,但在二十年前的民间采风中听到平凡的孝敬故事,至今故事留在脑海,却一直没有尝到麻食的滋味。朋友的食艺得益流传,乞望终有一天能吃到做的麻食,以了久久的食欲之望!




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