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陇”听“亲历者”说——追忆改革开放40周年丨记忆中的黑白电视(7)
发布时间:2018-05-04 来源:中国甘肃网 作者: 责任编辑:张媛媛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  1984年,我正在家乡庄浪县良邑乡李咀村小学上二年级。那一年,改革开放的第7个年头,村里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买来了一部12英寸的黑白电视,是全村最早的一部黑白电视。
  于是,村里的男女老少一窝蜂地涌到这户人家看稀奇古怪。他家的上房炕上坐不下,就坐在地上;地上坐不下又站在院子里。看着电视上出现的图像,一些上年纪的人说,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里,国家本事大得了不得,制造出那么大一个塑料匣匣,里面啥都有,电视机里那么多人从一根细细的电线绳子里能钻出来吗?村里来看电视的人把全村“电视首户”闹腾得半夜三更还不能入睡。看上两三个晚上,大人们都不好意思再来。为了看电视,我们这些孩子们根本不知道顾忌脸皮,更何况当时中央台正在上演电视连续剧《西游记》。每一集电视剧刚搭头观看,看得兴趣正浓厚的时候,这一集就结束了,仿佛一眨眼的功夫,大家都埋怨这一集电视剧格外的短暂。
  看完电视剧,我们还赖着脸皮一个不漏地接着往下看节目,包括广告节目也看得津津有味。眼看着主人家瞌睡得直打盹,我们还是丝毫没有回家的念头,人家也不好意思说出让我们回家睡觉的话,直到电视屏幕上打出“晚安”的字幕,我们才如梦初醒,恋恋不舍地离开人家。那时白天没有电视节目,孩子们整天兴趣关注点就是昨天晚上演出的《西游记》,脑子时时刻刻都在回放精彩情节和片段。
  好不容易熬过漫长的白天,刚刚吃过晚饭,饭碗丢在一旁,溜出大门,又直奔“电视首户”。没想到人家已经插上了门闩,只听见人家电视机里传来孙悟空打斗的动感声响。眼看着电视剧被耽搁,我们焦急的眼睛对准门缝向里张望,小声地叫喊着人家孩子的名字:“开一下门……”声音小了,里面听见也装作没听见一样,根本不开门。我们把小手伸进门里试探着取开门闩,却根本够不着,只好缩回手,非常沮丧地抱怨大伙:“赶紧喊,再稍微迟一下,这一集就演完了。”里面的人实在装不住我们接连不断的喊叫声,就给我们开门。等开了门,没看几分钟这一集就临近结束了。我们几近乞求地说:“以后不要再关门了,等我们家有了电视,就再也不打搅你们了。”以后,这家人每天晚上纯粹把电视搬到巷道里,在桌子上放稳一把椅子,把电视架在椅子上,每天晚上村里的人拉一把小板凳,坐在巷道里看起了露天电视。
  看着人家的电视,自己心里想着,自家什么时候也能买上一台电视,那时候可以躺在热炕上看电视,多气派和自在啊!
  到1990年,村里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黑白电视。有了黑白电视,人们开始盼望着看上彩电。那时村里人把一种红、黄、绿三色的透明彩纸贴在黑白电视屏幕上,为电视图像着色,让电视图像透射出简单的彩色。到了1992年,村里的人开始买彩电。于是,新媳妇的嫁妆由黑白电视升级到彩色电视,娶媳妇的人家首先看上了彩电。
  40年后的今天,接收信号由过去易拉罐制作的简易天线只能接收到一两个台,到“电视锅”(卫星电视天线)、再到现在进村入户4G网络普及,节目纷繁精彩,而且每天24小时都有电视节目,随时都能看。电视机类型升级迭代,从全村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,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彩电,而且有些还是纯屏高清晰度的液晶电视、等离子电视,年轻人更要求外观时尚,操作简便,能上网能看电影……
  现在村里来收破烂的人吆喝着回收黑白电视,一台黑白电视当作破烂来交才值40几块钱。刚刚改革开放那会儿,全村老百姓把黑白电视当作幸福生活的象征,家家都在奋斗能买一台。
  改革开放40年后,黑白电视成了“古董”,被有些家庭当作破烂淘汰了。从黑白到彩色,见证了祖国40年的奋斗历程,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。(作者:李顺民)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