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原红色记忆:那些土生土长的英雄(二)
边区民兵英雄—— 王存仁
发布时间:2018-04-27 来源:外宣办 作者: 责任编辑:王怡文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  王存仁,又名王海英,镇原县马渠乡马渠村人。1937年1月,王存仁任马渠区二乡农会主任、抗敌后援会委员。他走村串户,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生产,支援抗日战争;积极发动群众抗粮抗税抗丁,与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。1940年1月,他任陕甘宁边区(以下简称边区)镇原县马渠区民兵营长。他坚持训练民兵,苦练杀敌本领,袭击、阻击反动武装进攻,捍卫了边区的安全。1941年5月,国民党高桂滋部新编二营300多人,携带轻重机枪、手榴弹、掷弹筒等大量武器,想弃暗投靠八路军,但还心存忧虑,举棋不定。党组织决定派人前去做接头工作,王存仁不顾个人安危,自告奋勇独自一人前往,经过耐心细致地做政治思想工作,终于说服了全营官兵,使驻地八路军顺利地接收了该军。
  1941年至1943年,王存仁领导的这支民兵与国民党正规军、地方武装作战达30多次,击毙、击伤国民党军多人,俘虏数人,缴获了一批枪支、弹药、马匹、衣物、食品等。由于他屡建奇功,在边区名声大振,1943年11月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英雄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,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。1944年1月,他被任命为边区镇原县大方山兵工厂厂长,上任后他正确面对解放区沦陷的不利形势,竭尽全力克服困难,想方设法加强弹药生产,研制了“引点地雷导火索”和“炸弹拉火线”,在边区普遍推广使用。1946年,他任边区镇原县游击中队长,率领队员灵活机智地开展游击战争,多次顺利地完成了县委、县政府交给的任务。存仁在战争年代,出生入死,参加大小战斗40多次,战绩卓著,在反摩擦斗争、保卫边区、推翻旧政权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在作战的同时,为了减轻群众负担,他还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种田,年产粮都在10石以上,做到了粮食自给,生产战斗两不误。《解放日报》、《陇东报》等报刊多次报道过他的英雄事迹。1945年,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、延安平剧研究院副院长柯仲平,以王存仁及其领导的民兵对敌斗争的英勇事迹为素材,创作了十六场歌剧《无敌民兵》,使王存仁的英勇事迹再一次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。
  1949年7月,王存仁任华亭县独立营营长和县政府军事科科长,他身先士卒,指挥部队进山剿匪,消灭了反动残余势力;坚持训练民兵,维护社会治安;开展土地改革,进行“三反”、“五反”,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全县的前面。1952年8月起王存仁任静宁县民政科科长,他常常深入基层,慰问困难群众,帮助人民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。他虽然手中掌握着救济、劳动人事大权,但没有凭手中的权力拉关系、走后门,始终按政策和原则办事。1955年,王存仁调任该县农业科科长、县委委员,每年大半时间下乡蹲点,调查研究,总结经验,为全县建立互助组、初级社、高级社提供了宝贵经验,获得群众的称赞和领导的好评,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。群众称赞他是革命的“老黄牛”,人民的好干部。
  王存仁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,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,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他善于团结同志,紧密联系群众,作风正派,光明磊落,艰苦朴素,为政清廉,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。1995年2月去世,终年84岁。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