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芪栽培技术
发布时间:2018-05-24 来源:药材办 作者:药材办 责任编辑:祁元华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  黄芪为豆科深根系植物,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、肥沃、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。喜凉爽气候,抗旱性强。耐寒,怕热又怕涝。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。忌重茬,不宜与马铃薯、菊花、白术连作。重盐碱地、涝洼地、黏土地不宜栽培。
  一、栽培技术
  1.种子选择及处理 种子通过风或水选择出无损伤、无污染、褐色饱满有光泽的优良种子。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,将种子用40℃温水浸泡12h~24h,捞出装入袋内催芽后播种。
  2.种苗选择 采用前一年秋季起苗、贮存越冬的种苗,或者采用当年春季土壤解冻后起苗的种苗,都要选择无病斑、无腐烂、无机械损伤、苗子质地柔软的健壮苗。
  3.选地、整地、施肥 应选择土层深厚、地势平坦、土质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黑垆土和黄绵土。前茬以禾谷类、薯类为好,不可选豆科作物,轮作周期三年以上。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30cm左右,灭茬晒垡,秋后浅耕,打耱保墒。移栽前结合施基肥再深耕一次,增加活土层,使土壤疏松地面平整。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,选用50%辛硫磷乳油1.5kg/亩,加水30kg,均匀施入土壤。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kg,尿素10kg,磷酸二铵20~25kg,硫酸钾8kg。结合春季深耕整地,一次性全部均匀施作基肥。
  4.种植方式
  (1)直播 播种时间在3月上旬-4月上旬,亩播量10kg左右。播种方式采用条播,行距10-15cm,复土厚度1-1.5cm。
  (2)移栽 移栽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~4月上旬。移栽方式有露地沟栽和地膜覆盖栽植。
  露地沟栽:整平的地块开沟,沟深30cm,将种苗苗头相距10~20cm倾斜放置在沟内边,翻土覆盖放好苗子的内沟,并使黄芪苗头覆土2~3cm,保持行距35~40cm、株距15cm,深度15cm左右。
  地膜覆盖栽植:覆膜定植要求按行距35cm、株距8-10 cm,将地面表土铲去5cm左右,将黄芪苗头朝同一方向、平行地面摆放,保持苗头在一条线上,可用挂线方法保证苗头相齐,使苗头出线外1~2cm。摆满一排后,将苗尾部表土铲起,均匀覆盖于前排摆放的黄芪苗子上,覆土厚度3~5cm,要求将苗头,苗尾覆盖严。按行距35cm换线,整平地面后,摆放第二排黄芪苗,以此类推,一般亩保苗2.2万株左右。
  二、田间管理
  1.灌溉 黄芪喜水怕涝,除自然降水外,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在开花结荚期,视降水情况适量浇水。
  2.追肥 水地结合灌水追肥,旱地结合降雨进行,苗期追施10kg/亩尿素,过磷酸钙10kg/亩,开花期追施0.2%磷酸二氢钾液肥2-3次。
  3.中耕除草 出苗后应随时拔除杂草。5月上旬第一次除草,以后应除草约2~3次。
  4.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草要以农业综合措施为主,积极采用轮作倒茬灭虫防病技术,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无公害的农药。
  白粉病 ①收获后清洁园田,集中烧毁。②实行轮作,忌与豆科等易感作物连作。③合理密植,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抗病力。④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喷施70%甲基托布津1000~2000倍液或10%苯醚甲环唑700倍液,每隔7~10天喷施1次,连续喷2~3次,药剂交替使用。
  根腐病 ①整地时用50%多菌灵每3kg拌细土20~30kg,顺沟施入,或用20%清土(乙酸铜)200克拌细土20kg,撒入地面,进行土壤消毒。②对带病种苗进行消毒后再播种。③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,用70%甲基托布津或50%多菌灵2000倍液或石灰水100倍液浇灌。
  白绢病 ①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。②播前土壤施石灰消毒、栽种时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消毒后下种。③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,用70%百菌清800或用50%多菌灵800倍液灌病株及周围的植株。
  根结线虫病 ①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。②整地时每亩用100kg石灰进行土壤处理。③选用无病原的种苗进行移栽。
  三、采收
  1.采收时间 黄芪采收时间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好。
  2.采收方式 黄芪冬播或春季移栽的可当年收获,也可在播后2-3年收获,栽培年头过久内部易成黑心甚至成为朽根,不能药用。当植株茎叶枯萎时,将地上部分茎叶割掉,留下3cm左右短茬,便于采挖时识别。采挖时在畦的一端开60~70cm深的沟,然后用长铁叉翻土,将根挖出,防止挖断主根或碰破外皮。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