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潜夫论》成书传说
发布时间:2017-08-31 来源:地志办 作者:鱼舟 责任编辑:脱志刚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
  甘肃镇原(古为临泾)是东汉著名学者王符的故乡,在今县城的北山(今潜夫山)上,他隐居著书,写成了名传千古的《潜夫论》。《潜夫论》一出,震动京师,千百年来,文人学士争相拜读。经久不衰。
  传说王符为写《潜夫论》,全身心地投入,把什么事情都忘了,他的心思全用在著书上,就是挑水的时候,也在用功琢磨。
  这样几年后,书稿完成了,王符本人也被熬垮了。就在他思谋着怎样把这部书稿妥善保存下来的时候,战争开始了。西羌举兵来犯,朝廷调兵遣将,一场兵祸,在所难免。王符望着堆积在案头的竹简书卷,不觉潸然泪下,他想起了这部书在写作过程中的种种艰难曲折……
  那一年,他还是个英姿勃发的青年,由于出身卑贱,报国无门,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,他决心尽毕生所学,写一部治国安邦、惊世骇俗的大书。想不到就在他投入写作的第一年,他的母亲,在饱经人世间的卑视和冷眼之后,悲惨地死去了。他清楚地记得,当时奄奄一息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说:“儿呀,是妈害了你。妈不该带你到这个世上来……这世道容不下你呀”。说完大睁着两跟,咽了气。
  后来,县城来了一个脑满肠肥的县令,这县令知道王符是个饱学之士,恩赐般地对他说:“本官知道你是个人才,但人才没有人重用也是枉然。这样吧,你那些文章,全部交给我,算是我写的,这比放在你在你那里更有用场。你呢,就在县衙里当个文职差役吧,我也不会亏待你。”这县令是拿银子换得这个位子的,为官平平,却图谋升迁,而新任太守是个懂文墨的先生,因此,他想用王符的文章给自己换个前程。王符一听悲愤交加,自己用心血和生命写成的文章,似乎和白菜萝卜一样,想要就能随便拿吗?说:“谢你的好意,我没有写出什么文章,也不想当什么差事。”说完拂袖而去。
  书稿快要写成了,谁知适时羌兵向安定郡攻来,在逃难的人流里,王符一没拿粮食,二没拿衣物,一副担挑了所有书稿,随大家奔逃。在路上躲过几次追杀,险些搭上了性命,最终还是遭了厄运。,
  一天早上,他刚刚上路便被一队羌人截获。那些兵丁,见他担子沉重,以为逮着了金银财宝,放走了别人,独独把他留下来。为首的大胡子头领,命令士卒打开王符的担子搜查,谁知这担子里除了那些包裹整齐的竹简书卷外,没有任何财物。那头领不解地盯住王符上下打量,他想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,这个人不带钱财只带书卷,难道这些竹简比金银还值钱?
  “这书有啥用处?”头领问。
  “没啥用处。”王符答。
  头领更加疑惑,“没用处你挑它干啥?”
  王符说:“家里别无他物,只有这些书卷。”
  羌人需要的是金银财宝,对于书卷不感兴趣,随手翻了几卷,便对王符说,“拿走吧,真穷气。”
  就在王符挑起担子,准备走的时候,头领说:“既然你这汉人看重这些书,想必也有用处,拿几卷吧,回去叫大将军看看。”
  听这么一说,王符心中暗暗叫苦,却又毫无办法,只能眼巴巴看着羌人拿了书卷而去。
  待马蹄溅起的烟尘渐渐远去时,王符伏在剩余的书卷上放声大哭。他知道,这些不明就里的羌卒拿走了整整五卷二十四篇,全是书中的精华,要把这些再补写出来,少说得一年功夫,这一年里不知又有何变故,能否如期完成,还不可知。而他已觉得心身俱疲,力不从心了。
  颠沛流离,东躲西藏,回到故乡已是半年后了,形容憔悴的王符又开始了重新补写。还好,写得也算顺利,凭着惊人的记忆,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就写完了。
  如何才能把这些书稿完整地保存下来,留给后世,却让王符十分为难。他知道西北一带战事不断,说不定哪一天这滚滚狼烟烧了他茅屋的时候,这些书稿就会一同化为灰烬。那时侯,你悲也好痛也好,都无济于事了。但如何才能把它保存下来,王符却毫无办法。
 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,王符站在院子里独自一个人苦思冥想,忽然传来轻轻的叩门声,他猛地一惊,会是谁呢?通常这个时候是不会有什么人来造访了,他下意识地想到他的书卷,急忙转身回屋,把堆在案头的书全部掩藏起来,当确信不会被来人发现时,才来开门。
  进来的是两个陌生人,一见王符倒头便拜。其中一个高个说:“我们是羌王派来的使者,因汉羌交兵故不敢白日来见,我就是曾在路上截获先生书卷的人。”
  听这么一说,王符想起了一年前那次逃难的经历。怪不得这人的声音和相貌都那么熟悉,原来他就是那个头领。
  “这次为何而来?”王符问。
  头领说:“先生有所不知,这一回我是奉羌王之命请先生的。”
  三人进到屋里,王符问:“请我何用?”
  头领说:“是这样的,先生的书我们拿回去后,献给大将军,大将军阅后,认为是一部治国安邦的奇书,又把它献给羌王,羌王手不释卷,反复研读,说先生的书是我羌人中兴之宝,随即差人假扮商人们探先生的下落,并索要全书。先生的情况是打探清楚了,但未敢惊扰,原因是路上关隘甚多,盘查极严,那些竹简的书,携带也不方便,就此作罢。这一回,羌王亲自出动,兵布边关,准备接应,而汉军驻守的关口,我们使用银子全部疏通了,所以这才再请先生。”
  王符静静地听着,没有说话,他惊讶那些羌人真有心眼,暗地里竟然做了那么多事情。
  头领接着说:“先生怀济世之才却得不到重用,这是汉室的悲哀。如果归附羌王.国家大事,皆依先生,你可以大展雄才。至于你的家乡,羌王有旨,只要王符在,临泾无战事。”说罢一挥手,矮个子赶忙把背上的包袱呈放在桌上,打开时只见是黄灿灿的马蹄金,有二十个之多,在灯光下光芒四射。
  头领说:“羌王有旨,这是一点见面礼,后面还重重有赏。”
  看看来人,又看看桌上的黄金,王符不慌不忙地说:“羌王广纳贤才,谋求中兴,使人敬佩。我虽一介布衣,但作为救室百姓,忠孝节信,这四个字的份量我还是知道的。我就是老死山林,也不会到羌王的麾下施展抱负。这一点想必羌王也是知道的。”
  头领说:“先生的气节,也象你的才学一样令人敬佩。羌王说了,请不动先生的人,能把全部书卷请回来,也是幸事。”
  王符说:“提起这些书卷,实在叫我伤心。连年战乱,散失焚烧,我还有什么书呢,若要求取,得容我把它再写出来,而这再写至少需二年,二年以后再来吧。”
  “也好,也好。”两人连忙致谢,“有先生这话,我们就好回去了。”说完转身就走。
  “慢。”王符叫住来人,指指桌上的金子说:“这些东西还请原样带回。我一个庶民百姓用不上它。”
  头领回过身来,认真地说“先生之言差矣,我负王命而来,怎敢原样带回。临行前羌王一再叮嘱要我们礼待先生,不要为难,这些黄金也一定要如数送上,否则罪不容赦。至于先生执意不收,就当石头土块使用好了。”说完转身离去,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了。
  神秘的夜晚发生的神秘的故事,使王符一直觉得那是在梦幻之中,一直到第二天,当太阳照进屋子使桌上的黄金再次闪出光芒的时候,他才相信,昨晚发生的一切确实是真的。
  就在这一天,王符立即动手把已经写成的书稿,作了全面审定。这些年来,抨腐恶,针时弊,写下了不少文章。本来如果天下太平,社会安定,他打算系统详尽地写一部中国历代王朝兴衰鉴,从中理出一条兴盛和败亡的规律来,以警示后人。这是一部大书,他已经做了多力面的准备,计划用十年时间,完成这部巨著。无奈战乱频繁,他整日东躲西藏,根本没有功夫去做这件事,只好就历史和现实作一些片断的论述,积累起来,已经有三十多篇,虽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,但也只能这样了,书名就叫《潜夫杂论》。
  为了不使这部杂论再遭劫难,他开始拼命地抄录,他要写下一个抄本。他想如果把原本和抄本分别保存,就不至于一齐遭难了。
  接下来的日于,他一边制作竹简一边抄书,历时七个月,一部《潜夫杂论》抄本完成了。抄完以后,他在河湾里转悠,选中几块大石头,花钱请人搬到院子里,说是点缀柏林,然后,请来当地著名的石匠张巧手,要他按自己的图样,把其中最大的一个凿成石盒子,这石盒子按下盖子就是一块完整的石头,里面暗藏机关,自动开启。张巧手不明白做这复杂的东西何用,王符说你只管做就是了,工钱不会少你的。
  石盒子做成后,放在那里果然象一块天然原石。王符十分满意。送走了张巧手,亲自动手在院子中央挖,经过几天的劳作,终于挖出一个深深的土坑来,坑挖好后把石盒子放到里面,这石盒子状似原石。站立不稳,用什么把它支撑稳当昵,他忽然想到羌人的那些黄金,那个头领曾说先生执意不收就当石头土块用好了,这就当石头用吧。于是全部拿来,一个一个镶在石盒周围,奇怪的是金块刚用完,石盒也刚站稳,一个不多,一个不少。
  做好这一切,然后搬来《潜夫杂论》原本,一卷一卷仔细地分装在石盒里。盖上盖子后,严丝合缝,不留痕迹。他相信,即使有人偶然碰上石盒,也不会想到里面藏着书卷,至多拿走下面的金块了事。接着把深坑埋起来,为防止有人生疑,又在上面栽了一棵柏树,在院子其他地方,又栽了几棵,这样院内和院外所有的柏树就连成了一气,谁也不会看出异样了。
  王符对自己的做法十分满意,他再也不会为这部书劳心费神了,至于这抄本,他则轻松了许多,听天由命吧。
  一年后的一天,门外来了一队人马,威威赫赫好不气派。这一回王符坦然地迎上前去。他知道准是羌王的人又来了。
  当看清来人后,他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,为首的官员竟是他当年在洛阳结识的好友张衡。
  张衡负王命赴西北考察地震,公事完成后,特意绕道临泾拜会王符。
  好友相逢,一番惊喜自不必说。当得知王符发愤著书之后,张衡谢绝了一切礼仪应酬,仔细地阅读《潜夫杂论》,他被书中精辟的论述深深地吸引住了,读到精采处,情不自禁地朗声诵读起来,有几次通宵达旦,忘记了疲劳。
  读完全书后,他抓住王符的手说,“贤弟这部书,如果刊行于世,定会振聋发聩,光照千秋的。只是这书名,我要改一改。”
  王符说:“好呀,你只管说。”
  张衡说:“去掉那个杂字,就叫潜夫论。这么精当的宏论,添一个杂字,显得多余。”
  王符拍手笑道:“甚好,甚好。知我者,仁兄也。”
  起程的日子很快就到了,临行时,张衡嘱咐随员,一切行李均可从简,但这部《潜夫论》一定要带回洛阳。
  回到京都后,张衡带回的抄本《潜夫论》很快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开来,一下子惊动了上层社会,出现了街头巷尾说“赞学”,兵营内外谈“边议”,人们竞相传抄,一时间以至于形成了“凡是读书人,必抄《潜夫论》”的现象。王符先生和他的《潜夫论》就是这样在当时的京城洛阳响亮地传开了,而《潜夫论》正本却深深地秘藏在故地临泾,成了一个千百年来谁也无法破解的迷。
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