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 ——镇原县2017年亮点工作扫描
发布时间:2018-02-05 来源:外宣办 作者:外宣办 责任编辑:张媛媛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  2017年,镇原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,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精准“绣花”抓扶贫,坚定不移调结构,标本兼治抓环保,脱贫攻坚成效显著,产业培育多点突破,生态环境逐步改善,群众期盼的大事、实事都落到了实处。
  抓扶贫 盯脱贫 奠定全面小康新基石
  “临近过年,帮扶干部对我们的关心更多了,时常冒着风雪看望我们,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,我这心里感激得很!”临泾镇良韩村五保户韩勤虎说。在“六查三问一细化”行动中,镇原县帮扶干部进村入户,访贫问苦,帮困解难,真正把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体现在行动上。
  围绕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目标,镇原县以深度贫困村和8.8万贫困人口为重点,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“绣花式”扶贫。严格执行贫困人口识别程序,加强动态调整管理,确保了扶贫对象进、出、退精准管理到位。加大与中央定点帮扶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市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力度,落实帮扶资金3085万元。与对口帮扶单位天津静海区紧密衔接,在产业对接、劳务输转、人才交流方面协作成效明显。调整优化帮扶力量,6000多名干部与2.4万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,不脱贫、不脱钩。目前,该县20753人稳定脱贫,贫困面下降至14.33%。新建通村硬化路264.5公里、村组砂石路706公里,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3521户、易地扶贫搬迁747户,解决了10926人饮水不安全问题,改造低电压村组129个,实施“宽带进村”项目114个,为如期脱贫、进而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  调结构 育产业 开启增收致富新引擎
  如今,走进镇原县的乡镇村组,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适合群众的产业多了,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宽了。
  “我今年流转了6亩土地给海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杭白菊,每亩400元,土地收入2400元,再加上平时在里面打工,一年下来能收入万来块钱,比传统种粮要好得多呢。”上肖乡50多岁的张伟军已经把自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。他在合作社参与种植、管理、采摘,收入比以前好多了。
  在脱贫攻坚中,镇原县把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放在首位。按照稳粮、优经、扩饲的要求,建办了平泉塬万亩矮化密植有机苹果、洪河川区万亩设施瓜菜、姚川2万亩苗林培育、中盛华美3万只湖羊养殖等一大批示范基地;万寿菊、文冠果等新兴特色产业也竞相发展,农业产业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程度稳步提升。特别是招商引进“中盛”“海升”“居立”等企业化运营、规模化发展、高端化引领的发展新模式,有力促进了农业由传统向现代、由低效向高效、由单家独户经营向集约化发展的巨大转变。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,建成县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中心各1处、乡镇服务站19个、村级示范店120个,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元。
  重治理 促文明 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
  “原来路上垃圾很多,大家都觉得这和自己没关系。现在看看路面这么干净,大家都很自觉地把自己门前收拾整洁了。就拿今年下的这几场雪来说,以前都是各扫门前雪,现在大家自发清扫公共区域、道路的积雪,方便了自己,也方便了别人。”孟坝镇村民刘长喜的一番话,道出了镇原县在环境治理、文明创建方面取得的新成果。
  随着社会的发展,群众由过去的“盼温饱”发展到现在“盼环保”,“求生存”升级为现在“求生态”。面对群众的新需求、新期盼,镇原县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,深入实施“再造一个子午岭”、固沟保塬和资源开发区生态治理工程,全面推进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,以空前力度打响“碧水蓝天保卫战”。全面推行河长制,有效治理了境内重要河流沿线乡镇污水直排、垃圾倾倒和河道采砂问题。扎实开展城镇、乡村、景区景点等“十大环境卫生治理行动”,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、全天候监管、全方位治理的工作格局。目前,该县完成苗林培育和荒山造林15.2万亩,整理梯田6万亩,新建、维修淤地坝8座、河堤27.8公里,治理流域面积106平方公里;查封污染企业5家,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工程6处,整治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16台,完成了居立公司3台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改造;建成美丽示范村8个、整洁村15个。(慕诚)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