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原人民与解放战争
发布时间:2018-04-20 来源:地志办 作者:张 盼 责任编辑:苟罗文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
  “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,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,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。”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历史就是在依靠并动员、组织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完成的,中国人民解放战争,也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人民战争,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于获得了民心,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。
  镇原是陇东老区县之一,是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1935年8月,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镇原的新城、平泉、南川、城关、临泾、孟坝、太平等乡镇,10月,中央红军(一方面军)长征经过镇原的武沟、马渠、三岔、殷家城等乡镇。1936年夏季,红军西征解放了镇原县北部地区,建立了红色政权。1937年初,红军援西军驻防镇原半年时间,发展建立了党的组织,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。1940年3月,中国共产党在马渠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镇原县政府,初辖原国民党镇原县第四区的马渠全部、孟坝一部分,划分为孟坝、庙渠、马渠、柳州、新集五个区,共有33个乡政府。解放战争时期,镇原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,突破层层封锁,不惜一切代价,以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从各个方面全力支援战争、支援前线,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。笔者通过《镇原县志》《庆阳人民与解放战争》《庆阳通史》等资料记述,对解放战争时期镇原人民对解放战争所做的贡献予以综述整理。镇原人民对战争的贡献,具体表现在参军参战、供应军需物资、慰劳部队、救治伤病员等方面,在人财物各个方面全面支援战争。
  参军参战。在解放战争中,镇原广大人民群众,为了肃清国民党军、保卫家乡、保卫减租减息果实,积极参军参战,为地方和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兵员,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,父劝子、母送子、妻劝夫、兄弟争相参军的模范事迹层出不穷,参与热情极高。据资料记载,1946年仅孟坝、柳州、三岔3个区,父亲领子劝子参加游击队的有八起,母亲送子的有三起,兄弟相争参军的有两起,妻劝夫上队的有一起;当年在全区征兵中,镇原游击区在短期内报名参军250人,是分区同样地域面积中参军人数最多的县。1947年,三岔区一乡三村佃户刘义,夫妻俩有3个儿子,老两口都想让儿子参军,但有怕对方思想不通,一天,刘老汉见村主任和自卫军连长来他家动员儿子参军,老汉心生一计,拿起一把菜刀,气呼呼地说:“谁要把我儿子领去当兵,我就和他拼命!”老伴忙夺刀说:“叫娃当兵是人民大事,儿是我养的,我愿意叫去!”老汉闻言顿变喜色。当时,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—《解放日报》以《夫妻送子参军都有意 老汉提刀吓人原是计》登载报道,一时,镇原成为全分区参军的模范区。1949年7月镇原全境解放后,为了支援解放大西北,8月至10月间,镇原全县动员新兵760名(其中,孟坝区60名、太平区60名、新集区50名、马渠区60名、三岔区30名、肖金区90名、屯子区90名,临泾区120名、城市区10名、新城区60名、平泉区60名、中原区70名),动员归队战士200名(其中孟坝区140名、马渠区15名、新集区30名,三岔区15名),直接为人民军队补充了新鲜血液,壮大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。参军同时,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镇原人民并没有被气势汹汹的敌人所吓倒,他们怀着极大的愤怒,采取游击战术,不断痛击来犯之敌,镇原游击队在解放区沦陷后迅速组建,并发展壮大,坚持内线作战的游击战争取得了辉煌战绩。1946年—1949年间,镇原游击队对国民党政府中央军、青年部队及其他地方武装作战140余次,打死、打伤敌人80余人,俘敌、捉获便探60余人,夺取方山、马渠、三岔、王寨原据点4处,烧毁碉堡7处,缴获各种枪支、弹药、粮食及其军用物资若干。
  交售公粮。保障部队的粮草物资供应是支前的首要任务。为了保证前方子弟兵吃饱穿暖,多打胜仗,镇原人民在敌人不断骚扰掠夺、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节衣缩食,努力生产,踊跃交售公粮,全力支援前线。根据有关资料统计,1946年,镇原解放区筹集小米175000公斤、小麦800000公斤、饲料275000公斤;1949年7月至12月,镇原全县筹集军粮8927.6万公斤,麦面114万公斤。在完成交售公粮任务的同时,镇原人民还完成了边区下达的借粮任务。镇原人民素有借粮、捐粮的支前传统,红25军长征路过新城镇时,为感谢贺家向红军筹补和捐赠粮物,红25军战士送给贺家一面绣有“替国出力”的锦旗,这面锦旗至今还保存在贺家;援西军第四军军长陈再道给捐军粮的镇原绅士赠送“民族先锋”锦旗。镇原人民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节衣缩食,把省下来的粮食一袋袋、一车车送往前线,1949年7月,镇原、西峰、新宁、新正向专署借粮18.5万石。陇东全境解放后,为支援大西北,解放区出动驮畜1400头,从镇原向瓦亭运送米面10万斤、饲料20万斤;同时,分区在镇原县城、西峰城外、宁县焦村设立3个供应转输站,镇原县城及其附近村镇磨面10万斤,集中到转输站后统一运往前线,保证了前线的部队的粮食供应;1949年8月,第一野战军开始向兰州进军,镇原联合环县向固原转运小麦2000万公斤、饲料12万公斤,第一时间保证了第一野战军部队的粮食供应和战马饲料供应。
  担架运输。解放战争一开始,担架及驮畜运输成了解放区人民一项有组织、固定性的支前任务。在担架和运输中,镇原人民竭尽全力,发动群众组成担架队,全力以赴支援战争,军队打到哪里,群众送粮、送草、担架就跟到哪里,长年累月随军服勤,为支援部队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据资料记载,1947年,镇原解放区先后组织担架700多付,参加2000余人,运输队33个,543人参加,动用牲畜322头;1948年,镇原组织担架86付,支前群众2000余人;1949年,孟坝、马渠、新集、三岔等四个区,组织担架200付,支前群众1200余人,动用牲畜300头。镇原全境解放以后,组织担架354付,支前群众1800余人,动用牲畜1768头,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,西进宁夏、兰州等地运输物资、抢救伤员两个多月,往宁夏、平凉一带运送军粮978500公斤,面粉47000公斤,饲料80500公斤。同时,各区、乡还在沿途组织了修路队,修桥补路,并设供水站、粮草站、招待店,建立哨站、通讯站,接应部队。
  缝制军鞋。人民解放军行军打仗,全靠两条腿,鞋袜是必不可少的,因此,制做军鞋十分重要。当时,做军鞋的办法是由政府布置任务,每双军鞋发放6尺至8尺布做原料和手工费,但由于政府财政和物资困难,布匹往往发不到群众手中,或者不能按时发放。镇原解放区的广大妇女,不计较报酬,农忙时白天干活,夜晚在灯下精心缝制军鞋,除完成政府布置的任务外,她们还将平时积攒下来的零星布料拿出来做成军鞋,无偿地慰问人民子弟兵。据资料记载,1946年,镇原解放区做军鞋2600双;1948年11月至年底,做军鞋3640双;1949年,孟坝解放区做军鞋2200双,柳州解放区1350双,石佛区950双,马渠区800双,新集区2000双,三岔区800双,共计8100双。5月以后,柳州区、石佛区、马渠区、三岔区群众做军鞋3500双;镇原全境解放以后,又做军鞋15500双(其中,屯字区3000双、肖金区2000双、中原区2200双、新城区1700双、平泉区1000双、开边区2000双、临泾区2000双、太平区1000双、马渠区450双、城市区150双)。
  慰劳部队。广大人民群众不仅积极参军参战,而且主动给新兵家属解决困难和慰劳新兵,很热心。三岔区一乡杨维邦杀鸡杀羊,请抗属刘义和游击队员李彦英的儿子一同吃饭,董长华、李荣章各送鸡一只,在何国西家做席请游击队队员吃饭(该乡区共请吃饭十几席);三乡三村还给游击队员撤了裤子、借了皮袄和铺盖。1946年8月,由于国民党40万大军包围进攻中原解放区,王震率领359旅分两路,千里转战进入陕甘,途经镇原时,镇原军民在有力打击敌人、掩护部队安全过境同时,县委、县政府组织解放区人民,从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援,并积极筹集物资,为部队的食宿做了大量工作,当时《陇东报》对镇原县人民慰问359旅部队作了报道,《镇原翻身农民冒雨赶路慰问军队》就是其中一例,“从9月3日到5日。镇原群众纷纷慰劳359旅,如接援的三旅部队慰劳了鞋441双,猪15口,羊116只,鸡蛋2037个,馍2000斤,……二区五乡任家沟群众任宗德听说咱们部队没鞋穿,连忙把自己的鞋脱下拿去慰劳军队,等着婆娘给自己做好再穿”。为了使前线战士能够安心作战,镇原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开展拥军优属,各区、乡采取帮工、搭工等多种灵活多样的生产方式,不误农时帮助军属耕种、收割、打碾等,通过拥军拥属活动,既使军属更加放心送自己的亲人去前线保卫胜利果实,也使前方的战士们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。1946年孟坝、柳州、三岔三区给游击队队员解决被子60床、毯子70条、皮袄60件、土地118亩等困难,慰问麦子1250公斤、羊12只、鸡44只、法洋8400元等,这些慰问品表达了镇原人民对子弟兵的关怀,密切了军民鱼水关系,激发了部队指战员战胜敌人的斗志,增强了争取革命胜利的信心。镇原全境解放后,当部队进入县城时,街道居民夹道热情迎接,并给部队慰劳羊105只、鸡153只、鸡蛋793斤、蔬菜3655斤;部队进城后,慰劳面粉20.8万斤,黄米12000公斤,饲料1200斤。县人民政府成立后,还专门组成慰问团先后两次到前线慰问子弟兵,共送羊209只、鸡120只、慰问信600余封、慰问袋(长5寸、宽3寸,用细布做成,上面绣花或剪字,书写姓名、时间,内装牙膏、牙刷、肥皂等)2700多个。
  收容安置伤病员和革命工作人员。解放战争时期,镇原广大人民群众怀着对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深厚感情,无偿供应部队和革命干部的吃住,收容失散掉队的解放军官兵,常常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掩护安置伤病员,对待伤病员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,为了掩护伤病员,广大群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。屯字战役后,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了数百名伤员,许多群众把自己为老人准备的棺材抬出来盛殓烈士遗体,先后共掩埋400多具烈士遗体。当地农民赵兴才碰见了一名伤员,左腿受伤,鲜血淋漓,他立即将伤员背到近处草窑内,藏了起来,白天让自己的儿子送吃送喝,晚上他亲自护理,他用五斗麦子换来药膏,为其医治伤口。不久,被敌人发现,两次前来搜查,由于群众事先通风报信,伤员得以安全转移,伤好后,赵兴才又乘夜晚用毛驴将伤员送回了部队,送走伤员后,敌人抓捕他,他只得到处流浪,直到解放后才返回家乡。当地群众孙宽太、孙宽善兄弟二人下沟担水,发现路上躺着一名受伤战士(西北野战军某部团长刘琨),昏迷不醒,伤势垂危,他俩立即将伤员背到家里,孙的母亲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,精细护理,百方医治。刘琨在孙家养伤3个多月,期间,匪兵多次来家中搜查,孙妈妈即使顶着刺刀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。刘琨痊愈后,孙妈妈让他装成大夫,孙宽善牵着毛驴护送安全归队,1948年10月,西北文艺工作第一团将这个事情编为剧本《孙大伯的儿子》,在解放区到处演唱。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,人民群众用自己生命掩护解放军战士,当地许多群众家中,就是解放军战士的休养所、供给站。屯子战役中,当地群众从火线上救护解放军伤员数百人,人民群众把解放军指战员当成亲人,站岗放哨,日夜操劳,求医买药,洗衣做饭,精心照顾,使他们恢复健康返回了部队。其中西北野战军六纵70多名战士失散隐藏在当地地下党员段治财门前的沟内,敌人要到沟内搜查,被段设计应付并支走了敌人,晚上,他立即找了一个向导,连夜把战士全部送走。随后,又遇到4名解放军失散战士,他又将他们隐藏了3天,并亲自带路送回边区。
  开展政治攻势。为了有效打击国民党军、地方匪军,瓦解保甲政权,积极收复沦陷区和开辟新解放区,在开展武装斗争正面打击敌人的同时,陇东地委提出在敌占区以政治斗争为主、军事清剿为辅的斗争方针。镇原县积极贯彻上级方针政策,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开展政治攻势,通过对所俘官兵耐心说服教育,反复交待党的政策,利用被宽大了的投敌分子喊话、亲朋捎信、散发传单等办法分化瓦解敌人。县武工队将我党的新闻报纸和战斗捷报,用原件或摘抄其重要内容到处张贴散发,用烟墨子到处书写“解放大西北”、“平分土地”等标语口号进行宣传。经过政治瓦解,1947年5月,国民党保7团一部20余人,在县游击队的争取下投诚;1948年,县武工队先后争取国民党2名班长,6名士兵及1名便衣特务等11人转变立场,并和我军建立了内线联系,有的还向我军提供了准确的军事情报。
  肃反锄奸。镇原解放区沦陷后,胡马联军在镇原县镜内,大肆捕杀进步群众和革命干部,破坏中共基层政权组织,当地的不法地主、地痞流氓乘机组织“还乡团”、“突击队”,向人民实行反攻倒算,一时间地方民团、特务、反动道会、地主豪绅及特务奸细的捣乱活动十分猖獗,因此,肃反清剿匪特工作十分必要。1947年6月,中共西北局在《目前肃反斗争方针指示》中要求,“加强群众肃反教育,将内部阶级敌人与外来敌人的破坏活动、暴行及欺骗,向群众深刻揭露,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,巩固地方治安,保障斗争胜利”。镇原县委按照《指示》要求,广泛发动全体军民,采取各种措施,加强锄奸肃反、清剿匪特工作,争取被欺骗的人民站到共产党一边来,对“还乡团”“突击队”等组织,组织地方武装,有计划地彻底歼灭。1948年4月至12月期间,镇原游击队、武工队处决了15名国民党保甲长、侦探,同时,向9名保长、甲长、侦探提出了警告。1949年7月,全县解放后,县城除了保留部分地方武装维持治安外,主要力量深入乡村,进行剿匪肃反斗争,歼灭抓获了大量的敌匪特,敌伪投诚及被消灭者共150余人,缴获步枪509支,轻重机枪7挺,各种短枪10余支,电话机23架,电台2部,骡马15匹和其他物资若干,肃反锄奸和剿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,有力地巩固了人民政权。
  在长达3年多的解放战争时期,镇原人民组成地方武装力量,英勇开展游击战争,不断打击敌人,为人民解放军供应粮草、抬运担架、救治伤员、输送弹药、补充兵员,主动为部队侦察敌情、提供情报、设哨排查、肃反锄奸、开展政治攻势,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拥军支前活动,为解放大军顺利挺进以最大的帮助,不仅为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,更促进了边区政权得巩固和各项事业的发展,进一步密切了军民鱼水关系。
  “党史书写着我们的昨天和今天,预示着我们的明天”。解放战争时期是陇东解放区最困难、人民经受最严峻的阶段,在物力、财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镇原人民在“一切为了前线,全力支援前线”的号召下,不但勇敢的站在战斗的前线,手持武器,无所畏惧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浴血奋战,拼死搏斗,保家卫国;而且倾家荡产,不惜余力,从各个方面全力支援战争、支援前线,保证部队供给,为人民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人民群众是战争的坚强主体,是战争的可靠后盾,镇原人民用血与汗谱写的参军参战、拥军支前的光辉历史和对解放战争的贡献将永载革命史册。
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