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困村焕发新气象
发布时间:2018-07-23 来源:陇东报 作者:高洁 责任编辑:苟罗文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
  庆阳,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“两点一存”的重要历史地位。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,庆阳市整体贫困程度远远超出全省平均水平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,在向贫困发起的脱贫攻坚战和向全面小康进军的历史进程中,3.5万名中省驻庆、市县乡帮扶干部与5.04万户贫困群众结为帮扶对子,与贫困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见证着庆阳乡村发生的喜人变化。
  交通
  2013年,镇原县临泾乡包庄村新修了4公里的通村油路,这个改变源自一名社会人士曹段吉的结对帮扶。过去,这条路曾是乡亲们的“心头病”,晴天尘土飞扬,雨天一片泥泞,农资运不进村,农副产品运不出去,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。自从与包庄村结为帮扶对子,这条路便是曹段吉开始帮扶行动的第一步,他自筹资金210万元,对包庄至塬畔4公里通村道路进行了拓宽整修、铺油硬化。昔日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变成了平坦笔直的柏油路,乡亲们叫这条路为“吉富路”。
 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,行路难是山区村落的常态。近些年来,全市共新修通村道路8000多公里,仅2015年就建成农村公路3173公里,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通上了硬化路,到2016年底,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9096公里,是2011年底的20倍,基础条件的改善让贫困村旧貌换了新颜。
  产业
  走进环县曲子镇西沟村,红瓦红砖的羊棚格外醒目,“羊掌柜”鑫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、环县曲子镇西沟村的养羊大户周卓正在给肉羊添加饲料。
  西沟村帮扶干部在入户对接的时候,看到周卓的养殖场小有规模,但是羊种不纯,缺乏科学的养殖管理,帮扶干部就给出了建议,“要想养羊致富,就要做大做强,还得搞科学养殖”。一语点醒了周卓,于是,他一边增购良种羊扩大养殖规模,一边筹划成立了鑫盛养殖专业合作社,他利用争取到的30万元惠农贷款增建了棚舍,配备了草料棚、防疫室,又购进了百余只纯种羊。2013年上半年,羊出栏520只,收入40万元,净利润12万元。
  如今的西沟村已成为环县曲子镇有名的养羊村。随着帮扶行动的深入推进,各级帮扶单位根据贫困村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,帮助组建专业合作社,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,使每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,每个劳动力都掌握一项增收致富技能。几年来,全市共为贫困群众举办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5560期,培训农民28.9万人次;累计共投入产业资金23.1亿元,帮助新栽苹果树30万亩,发展养殖大户17万户,种植设施瓜菜10多万亩,发展苗林产业207万亩,每年营造苗林100万亩,年均劳务输转57万人以上,实现劳务收入120亿元以上。2016年底,全市肉羊、肉牛、生猪和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672万只、84万头、179万头和3860万只。
  文化
  记忆中小时候的乡村,总是在寂静中悄无声息地过着白天黑夜和一年四季,家家户户的群众守着自家的几亩耕地,过着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生活。在偏远的山区,农村妇女跳舞唱歌,这更是少有而时尚的事。
  如今,每逢农闲的下午,在镇原县何湾村文化广场上,妇女们正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翩然起舞,给农村增添了新的活力,广场舞已成了农民文化生活的新时尚。
  此外,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心帮助下,“四热爱一提高”“五提倡五反对”等乡村文明主题活动持续展开,“好媳妇”“好妯娌”“好婆婆”和“致富能手”“创业之星”“守法公民”评选活动,为乡村文明注入了新活力。近年来,全市共开展精神文明评选活动205次,评选出市县级“五好文明家庭”390户、“十星级文明户”1820户,“好媳妇”“致富能手”“创业之星”等道德模范和致富典型4600多名,依托美丽乡村建设,举办道德讲堂151次,建立村史馆29个,举办“文化大舞台”130场(次),举办戏曲公演、乡村老年人“自乐班”等各类文化演出246场(次),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.4%,农村精神文明有了喜人的变化。
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