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丧葬礼俗
发布时间:2018-04-25 来源: 作者: 责任编辑:张媛媛 点击次数:
恢复窄屏
  镇原民间的丧葬是从周礼传袭演化而来的,古时的丧葬礼仪多而繁杂,且迷信色彩浓厚,随着时代的发展,移风易俗,丧葬礼义逐渐向文明进化。
  农村丧葬礼俗以三年为期,分四次进行,即埋葬、头周年、二周年、三周年。
  埋葬最为隆重,有“官宾事”与普通葬仪。“官宾事”礼仪繁杂,矫揉造作,不为多数人采用。普通葬仪规程亦多,主要如下。
  初殓:老人病危时,由儿女亲自为其沐浴、理发、修须、剪指甲,亦即“登遐,沐浴如礼”。浴后,穿好寿衣。临崩前,给口中含一枚古币,意为死后有“口福”,后辈儿孙不会出哑巴,实际是怕咽气时因剧痛而咬伤舌头。崩后,及时用寿棺盖支床,把尸首停放上去,头东脚西,切忌头内脚外,放正身体,合上眼皮,并用白纸遮面,用红线绳绊脚,摆上献饭,床脚下再拴一只看丧公鸡。然后,去门外道路上洒水,谓之“清道”。
  成服:亲属穿丧服叫“成服”。《礼记·奔丧》载:“闻父母之丧,子女得星夜而行奔丧,若路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”。长子须穿长袍孝服,其余儿女、儿媳穿中长孝服,均吊长孝,孝头遮前额,白布裹鞋,孝子趿鞋,手拉用白纸缠裹的柳木棍,即“丧棍”。凡亲属及亲戚均穿孝衫,戴孝帽,同辈长者及村邻亦头戴窄孝圈,以示哀悼。
  报丧:报丧是把死者去世的消息尽快报给亲友。给老小外家报丧,必须是长子亲去,去时应穿孝服,跪在大门外通报,不能擅入。对其余亲友、乡邻发讣告。
  出子:一般在亡后的第三天早晨出子,在一张白纸上写清亡者的生卒年、月、日、辰和儿孙后代,凡未出“五服”者均要上示贴。然后张贴出去,全部孝子跪在贴前上香、焚纸、恸哭。按宗族远近称缌麻服、小功服、大功服、期服。父死称孤子,母死称哀子。父先死后母丧称为孤哀子,母先死父后死称为哀孤子。父死写寿终正寝,母死写寿终内寝。
  入殓:即将停放在床上的尸首装入寿棺。请一德高望重、福寿双全的老者主持。先在棺木底板上放七枚古币,从头至尾摆成北斗七星图案,然后,铺上褥子,摆正尸体,揭去苫脸纸,取出探口钱,解去绊脚绳,让亲属瞻仰遗容后合上棺盖。
  筑墓:当地人十分看重穴地,讲究风水,尽量选背山面水、背高面平或左右环山的地块做墓地。墓地选好后,勾划出方位,在划痕内撒上麸子,以示福地。
  铭旌:明代以前宁县与庆阳一带葬俗相同,人死后祭“王冠”。传说,明太祖时大将常玉春病故宁州,太祖赐宁州人祭祀死者时铭旌。其实,铭旌古亦有之,“《礼记》曰:铭,明旌也,以死者不可以别,故以旗帜识之。古代丧俗,人死后按生前等级身份,用降色帛制一面旗幡,上书死者官阶、称呼,用竹竿竖在灵前右方,称之为铭旌。现在的铭旌,一般是裁七尺红绸子,用毛笔醮金粉写清死者身份和对其评价,悬挂在大门外。铭旌分主旌和副旌两种,主旌是由主人请有学位或官衔的人题词,俗称“请衔”;副旌由侄、侄孙、女婿、外甥、孙婿敬赠,不“请衔”。写旌时,父死用公评或乡评,大德望或大乡望;母死用内评,大阃范、大淑德或大懿德。
  祭奠:老人死后有三天埋葬的,亦有五天或七天埋葬的。于埋葬的前一天进行祭奠,灵堂里安放灵牌,摆满花圈、彩烛,亦有纸做的鹿、鹤、马、羊、孔雀、凤凰、童男童女,现在还有彩电、卧车、小楼房等,凡能代表福、禄、寿的应有尽有。先由主孝子献饭,面食、面塑、三牲(猪、羊、鸡)全献,孝子上香焚纸后,由长子头顶献品逐一向灵牌前摆放,鼓乐齐鸣。献品中的面塑堪称一绝,山石田地、花草树木、虫鱼鸟兽无一不有,制作精巧,栩栩如生。紧接着由亲朋好友祭奠,若有挽幛、牌匾,孝子必须在村口去迎接,管弦乐细吹细弹,道锣三步一响,孝子三跪九叩,煞费时间。来奠者,人人上香焚纸,孝子磕头答谢,对方作揖还礼,颇讲礼数。入晚,举行隆重的行文“晋饭”仪式,将祭奠活动推向高潮。彩烛辉煌,鼓乐齐鸣。先由长子晋饭,接着由老、小外家晋饭,再依次为长孙、次子、次孙、女儿等。若有祭文的,长子晋饭时要举行行文仪式,分三段进行,先读死者生平,晋酒;再读业绩,晋食(三牲);最后读“凭吊”,晋帛(白皱纹纸,意为服饰)。行文晋饭讲究“三”,即上三香、叩三头、晋三酒、献三牲,赔跪者三人,每读一段响铜锣三声,奏曲乐三首。
  出殡:亦称送灵、送葬、出葬。先由孝子、亲朋及来送葬者向死者告别,免不了上香、焚纸,磕头。然后起灵,走在最前面的一人边走边撒纸钱,曰:“引路”,灵柩紧跟其后,男孝子在前面扯纤布(数丈长的白布),女孝子跟在后面一路恸哭。至墓地,抬灵柩左右各转三圈,其意:一是让亡者认识自己今后长卧的福地,二是向他即将要去的阴间左邻右舍打招呼,三也可能是对生他(她)养他的阳世间留恋的一种表示吧。
  (供稿:李忠信 米占宏)
分享给好友阅读:
主办:365足球即时比分 承办:镇原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: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中街21号 
电话(传真):0934-7121808 邮箱:zyzfbxx@163.com 邮编:744500 
陇ICP备07001201号 网站标识码:6210270009 甘公网安备 62102702000101号